第65页

巨浪[校对版] 闪烁 1632 字 2022-10-20

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很充分,那就是海龙级在与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第53舰队作战的时候,其300毫米重型穿甲弹根本打不穿“科罗拉多”号的水平装甲,而缩短交战距离的话,海龙级将遭到敌舰的打击,将难以幸免。

除了观念上的问题外,还有技术上的问题。

300毫米口径的舰炮能够对付敌人的主力舰吗?即便是老式战列舰,其防御能力也足以应付350毫米(十四英寸)穿甲弹的打击,300毫米穿甲弹对其有多大的威胁?

可以说,如果不能解决这个技术上的难题,帝国海军还真有可能建造更多的快速战列舰,让快速战列舰去执行破交作战任务!

最终,这个问题在七十五年年底就得到了解决。

当时,军工厂在重型穿甲弹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更先进的穿甲弹。这种穿甲弹采用了枣核外形,优化了弹道,使其具有更好的存速性能。最主要的改进还是在炮弹的材料结构上,除了采用韧性更好的铜合金做风帽之外,炮弹的前端采用了密度与硬度都比钢好得多的钨合金,后部则采用了高密度的钢合金。如此一来,炮弹的重量不但提升了不少,而且穿甲能力,特别是在远距离上的穿甲能力比之前的重弹高出了大概百分之十五。而实际测试时,发现其双元结构弹体在击中目标时能够增大入射角,从而使其穿甲能力比设计标准还高出了百分之十左右!

只是,这种“高性能穿甲弹”的价格也同样高得离谱。

除了材料价格(主要是钨合金)高得离谱之外,主要就是生产工艺太复杂,废品率居高不下。按照当时海军核算的成本,一枚300毫米高性能穿甲弹的价格是重型穿甲弹的三倍左右,而300毫米重型穿甲弹的价格本来就比较偏高!

随后,火炮工程师又针对高性能穿甲弹对300毫米舰炮做了改进,将其身管长度提高到了58倍径,并且对膛线结构做了修改,发射药室与弹膛也都做了相应的修改,最终使其能够将高性能穿甲弹的威力发挥到最大。当然,海龙级的300毫米舰炮也能使用高性能穿甲弹,只是威力会有所降低。

也正是如此,海外领地级才会在建造开始之后决定换用七十五年型主炮。

有了高性能的穿甲弹与新式舰炮之后,还得解决另外一个相关问题。

那就是远距离交战的炮击命中率。

显然,如果要用大型巡洋舰对付敌人的主力舰,必须尽量扩大交战距离,绝不能让巡洋舰与战列舰在近距离交战。

另外,破交作战中,破交舰是占据主动的一方,面对速度慢得多的老式战列舰,大型巡洋舰在战术上也有主动优势。因此,大型巡洋舰完全可以控制交战距离,避免与敌人近距离交火。

那么,能否在尽量远的距离上打中敌人,就成为了战斗胜负的关键。

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就只有高性能的火控雷达,而且是必须具备测量炮弹弹道的火控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