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页

乱明[校对版] 喻心 1455 字 2022-10-21

朝廷在沉沦了许久之后,终于恢复了一丝威望,显示出了新气象。

无论是朱由检,还是杨嗣昌,都将成效归功于禁卫军的组建,更加坚定了军事改制的决心。

待到祖大乐率领两千余关宁铁骑抵达宣府,朱由检和杨嗣昌更是信心爆棚,令孙应元兵出边墙,伺机消灭蒙古一部,迫使多尔衮离开乌兰察布,滚回辽东。

朝廷的命令,正好就是孙应元与周遇吉的想法。两人乃战场老手,自然知道禁卫军团自组建后从未打过恶战,不宜与多尔衮重骑兵硬拼。

在这个前提下,两人注意到乌兰察布位置太过偏西,从宣府出兵,深入草原百里,正好与骠骑军团形成对多尔衮的夹击之势。

此情此景下,不管骠骑军团是否兵出三娘子城,多尔衮都会离开乌兰察布。

方略已定,孙应元擂鼓聚将,商讨出兵事宜。

军议的第一步,当然是统一军令、明确职责。很明显,这一步主要针对祖大乐。孙应元说话决断,不容置疑,命令祖大乐作为大军左翼进兵,遂行战场侦察、遮断之责。祖大乐一反往常关宁铁骑的骄横之态,爽快应命。

孙应元和陈奎有点始料未及。军议之前,孙应元与陈奎琢磨了无数预案,以应对祖大乐的骄横跋扈,哪想到一掌打在了棉花上,力气全用在了空处。

既然祖大乐不捣乱,军议变得轻松,三日后,万余大军跨出边墙,往正北进兵,一日不过二十里,就像乌龟一般往北爬。

多尔衮、蒙古诸部见禁卫军团慢如蜗牛,直接判断孙应元消极避战,很可能在应付明廷的命令后,便即返回边墙。

大明边军皆如此,没什么好奇怪的。

出于谨慎,多尔衮还是派出探哨密切关注禁卫军团,其余大部兵力聚集在兴和、天镇一线劫掠,将边墙之外的草原搅得一塌糊涂。

如此三日后,孙应元突然令祖大乐加速进兵,一日突进百余里,突然缠住了蒙古朵颜兀良哈部。与此同时,禁卫军团第一军紧随其后,急行军两日,突然出现在兀良哈部侧后,与祖大乐共同夹击兀良哈部。

朵颜兀良哈部乃朵颜三卫之一,当初迫于林丹汗之声势,不得已臣服皇太极。皇太极并不比林丹汗仁慈,强令朵颜兀良哈部大部迁移至辽东,编入蒙古八旗,宣府周边只留下了少部分。

不过,即便是少部分,朵颜兀良哈部壮丁依然超过万余。这万余壮丁在生死存亡之际,爆发出非同一般的战斗力,与祖大乐、禁卫军团第一军战得浑天暗地,日月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