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青阳药典

对此,齐飞阳只能摇头叹息,徒呼奈何。

齐飞阳把青阳药典的药方与自己家传的医术对照比较,对病理和药理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青阳子研究医药的严谨精神更加敬佩。

而随着修为的增长,结合青阳药典的论述,他对医道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在此之前,他认为医者的唯一追求就是治病救人,现在则比较认可青阳子的观点,即医者治病救人是人道,但并非天道。

青阳子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存法则,发现万物生长和繁衍都遵循一个规律,即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只有这样,才能把最好最强的基因传承下去,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的变化和发展。

而医术的不断发展,显然是违反这种自然法则的,过多地使用外力干扰,会使人类慢慢失去自我进化功能。

试问除了人类,其它动物有医生吗?它们还不是活得好好的,甚至比人类活得更久活得更好。动物的听觉、视觉、嗅觉、消化吸收能力、对病毒细菌的抵抗能力都远强于人类。而人类除了大脑不断进化,身体其它器官功能实际上却是在不断退化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基因不管优劣都一样得到传承,对人类生命体的进化更是个巨大的障碍,最终会被天道反噬。

所以青阳子认为不是每一个病人都需要尽力去救,医者的首要目的是保证正常人的健康,而先天有缺陷的病人就应该被自然法则淘汰,那些明知无法医治的绝症病人也不应该再浪费医疗资源。

齐飞阳也知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古斯巴达人就曾经采用过自然淘汰的办法,放弃体弱的婴儿,集中资源培养健康的孩子。有些鸟类繁殖时会下几个蛋,但父母会坐视几只小鸟之间手足相残,最后只有最强壮的那只小鸟才能成活。

但即便如此,齐飞阳还是不能完全接受青阳子的观点,那是因为根植于医者内心深处的慈悲之心,即所谓医者仁心。

他知道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崇尚人人平等,资源共享,这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法则的冲突之处,是人类自身选择的另一种进化方向。

至于千万年以后会有什么样的进化结果,恐怕是没有人能预知的,不过到了那时候,地球也许已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了。

因此,他不再纠结这个问题,因为思考这些是没有意义的,人类最终的结局还是取决于自然法则的演变。

他从青阳药典中感悟医道,又悟到了人道与天道的关系,感觉修为竟有了不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