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大笔一挥,定下了这个名字。

蓝小丽也觉得不错,高高兴兴的给儿子上户口去了。

金瑶看着胡正阳这个名字,又摸了摸自己的脸,感觉自己好方。

年关将近,家里超市自然忙,胡秀英夫妇没让她去超市,怕超市人太多挤着她。

无所事事的金瑶的只好去酱油厂看看。

“瑶瑶,你来得正好。”胡东看着金瑶过来:“我们家厂子的招牌越来越响,很多合作商都找了过来,我觉得这是个机会,一个可以打响全国的机会,一时半会的找不到口子。”

拿钱去电视上打广告吧,厂里又拿不出那么多钱,不出钱打广告,要想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自家的品牌,还真是有些困难。

金瑶对于酱油厂现在是什么情况,并不是很清楚:“先给我看看这半年来的出单量。”

胡东出门喊了一句:“老袁,你把上半年的生产数据和出单数什么的,都拿过来。”

要说做生意,胡东自然是老手,不过对于这些新鲜事物,自然是瑶瑶更在行。

金瑶在厂子里看了半天的材料,看得出来,酱油厂近一年来的生意都不错,单子哗哗的。

不过都是些不大的单子,真正的大单却是不多,且都是周边省份较多,再偏远点的几乎没有。

也是,再远点的,光运输这一项就要花费巨额成本,不管是对于生产方还是下单方,都不太愿意承担。

真要在全国打响品牌的话,首先就要把分厂建起来,建立起配送中心,有了配送中心,不管接到哪个地方的单子,都能第一时间送过去。

她把自己的想法与胡东说了说,胡东当即拍板:“对,就是这么个理,我怎么没有想到要把厂子开到外头去。”

“舅舅,我们的厂子如果要扩大,建立分厂是必须的。”

“对,你说得对。我之前也有想过,只是因为人手方面的问题,想想就过去了。对于人手一事,你是怎么想的?”要建立分厂,肯定要抽技术骨出去,这两年厂子里扩大不少,也培养出不少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