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二点了,冯宇他们还在房间里写着各自能想起来的数据,三位教授说了,能想起来多少就写多少,记不清的用另外一种颜色的笔写,切记不能瞎编。
本来文东军的打算就是胡乱编一些东西呢,既然不让瞎编,那好,我啥都没记住!
冯宇写了一些数据,他这辈子的记忆力非常好,也不知道这些数据究竟是否有用,反正让那三位教授整理去吧。
其他同学在冯宇跟三位教授的授意下,也都写了一些自己能记住的东西,但冯宇扫了一眼,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还有一个同学写的都是为莫斯科大学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名字,真不知道她是怎么记下来的,但冯宇知道,这些肯定特么没用!
这些人要么已经过世,要么也都在重要岗位做科研,华夏是绝对没可能把他们挖走的,再说这些名字估计三位教授也能查得到,属于公开资料。
让冯宇惊讶的是,学生中记录的数据竟然有一个人比他还多,学霸不愧是学霸,即使很多东西搞不懂,刘坤依然靠着死记硬背记录了一大堆的数据,让三位教授好生夸奖,将冯宇的风头都抢走了。
看着三位专家将数据小心翼翼的收拾在行李中,冯宇他们终于可以睡觉了。
别的同学想的都是明天的欢送会,只有冯宇想着明天基兄他们该回来了,不知道摩托车生产线买到了没有……
第151章 苏联摩托车
等了许久,终于等来了基兄的好消息,摩托车生产线,到手了!
苏联此时有五个摩托车品牌,分别是明克斯、日出、图拉、乌拉尔和木星,其中日出和乌拉尔在华夏知名度最高,其他三个次之。
但不管哪一个,技术水平都领先国内五年以上,而且国内现在对交通工具需求量与日俱增,相比价格高昂的小轿车,摩托车显然是百姓们的首选。
首先是方便,速度不慢,个头还小,一条羊肠小路就能通过,非常适合华夏此时的交通状况,而且相比于小轿车,摩托车更加省油。只要会骑自行车,学摩托车很快,比小轿车容易的多。
再一个现在车辆管理根本没有后世那么严格,骑摩托车不但可以没有驾照,甚至可以不挂牌照,反正交警也没几个,不被当场抓住就行。(不代表本书作者观点)
冯宇一直以来都准备吞并机械公司,他吃了亏,可不仅是为了跟国营单位合作。但想要购买机械公司股份,就算冯宇肯溢价,市政府也未必肯卖,如果换成技术入股就不同了,这点已经得到了张瑞强的保证。
冯宇答应将三位工大教授加入到夏令营的队伍中来,并且保证能参观莫斯科大学实验室、研究所的内部地区,还不是因为张瑞强答应他了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