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天,郑大郎被召进了宫,见到了传说中那个快活成祥瑞的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仔细端详着他的脸,没看出什么,只能继续问那块玉,把来历问的一清二楚。
郑大郎不敢隐瞒,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说得一清二楚,太皇太后立刻派人去了青州。
没过多久,事情水落石出。他那三十多岁就过世的外祖父,就是太皇太后的亲生儿子。
太皇太后抱着他哭了一场,她可怜的儿子,年纪轻轻就没了,母子两个永远天人相隔。
皇帝很大方,已经逝世的先皇五子封为亲王,其妻魏氏封王妃,还活着的三个女儿都封了郡主,郑大郎他娘也被追封为郡主。
郑大郎眨眼成了皇亲国戚,虽然身份明朗了,他始终记得伯父对他说的话。
二十二岁的郑大郎进了翰林院,努力打磨自己,三年散馆后,他外放到了云南做同知。
二十八岁时,他做了云南省府的知府,连任两届之后,他接下了巡抚的职位。
本来郑大郎从做知府开始,就遵从朝廷的旨意开边境贸易,一直和土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但土人岂能甘心永远被汉人压一头,那年秋天,云南爆发战争。匪首就是当年逃窜的那个许知府,当初放火的人。
许知府老了,眼见着儿子不成器,他就想多给儿子争来一些筹码,扩大自己的地盘。郑大郎虽然不管军事,但他作为云南巡抚,是朝廷放在这里的一枚钉子。他一方面要发展云南的民生和边境贸易,还要看着镇南王府,监督地方驻军。
驻军偶尔的松懈郑大郎看在眼里,对方松懈十次,他会提醒个六七次,尽到义务,若是啰嗦十次,未免惹的驻军首领不高兴。然而,就那么一两次没提醒,姓许的就动了。
郑大郎一直等着他动,他只要敢动一下,就公私账一起算。
许知府想拿下周朝和土人之间那一块无人之地,那是汉人和土人之间的缓冲地带,多少年来双方都不去占领,也不允许对方占领。
许知府要越界,云南驻军也不肯。
镇南王、驻军首领和巡抚一起联名上书,要求驱逐土人。
皇帝震怒,本来许家人当初跟着南安王造反,姓许的跑到土人那里当了匪首,朝廷嫌追责麻烦,也就懒得管他这个帮凶。如今两边开贸易,你好我好这个局面也不错,谁知姓许的太平日子过久了,完全没了过去的谨慎,快死的人了,还想来虎口夺食。
皇帝立刻下令,着云南驻军驱逐土人,并切断土人的一切贸易供应。
有了圣命,云南各方一起动。大家惊奇地发现,郑巡抚居然跟着军队一起动了,说是要监督军队,同时操心军队补给。他官职大,又是皇亲,皇帝也应允他负责一切军需事宜,他要跟着,谁也不能说他不对。
姓许的狡猾,不肯出战,只说自己占领的是无人之地,未犯周朝一寸土地。
云南驻军也不和他啰嗦,直接开打。
土人凶残,但周朝士兵多,且有火炮。姓许的打不赢就跑,然而谁也没想到,郑巡抚一个文人,带着一队人马立刻追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