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圣旨?顾老夫人佯装生气地瞪了顾清之一眼,天家赐婚,这是何等的荣耀?

说着,又叹了一口气道:若你父母泉下有知,也会开心罢。

父母故去时,顾清之尚年幼,对亲生父母并无多少印象,但他知晓白发人送黑发人一直是祖母心中的痛,便不忍再打搅赐婚一事给她带来的好兴致,陪着她一路往回走去。

赵玉儿跟在一旁,一直插不上话不说,心中还因赐婚一事一直梗着,见顾老夫人与顾清之顿住了话头,便笑着道:老祖宗说得是,天家赐婚乃是莫大地荣耀,是要好好庆祝一番,玉儿这就去换一身衣裳,再来祝贺表哥。

顾老夫人点了点头,赵玉儿便离去了。

顾老夫人仿佛被唤起了往事,见赵玉儿走得不见踪影了,这才颇有些感慨道:当年你爹娘失事,你尚年幼,你叔伯们又对家业虎视眈眈,我一个老太婆带着你四处投奔,曾去到过化州。

赵玉儿的母亲是顾老夫人亲妹妹的女儿,年纪尚小时还曾寄养在顾府一阵,与顾老夫人颇为亲厚,及笄后便嫁到了化州,封年过节时,还会与老夫人书信往来。

顾老夫人念着这个亲侄女儿,想着如今顾家是一趟浑水,若留在上京,只怕顾清之的叔伯会容不下这他,不若先出京暂避风头,将顾清之抚养成人才是要紧事。而这个侄女儿自小便与她亲厚,想来会收留她祖孙二人。

顾老夫人收拾妥当,启程去了化州。谁知到了化州,当头便是一个闭门羹。当年与她亲如母女的侄女儿托了许多说辞躲在府中闭门不见,老夫人只同她那个从未谋面的侄女婿说上了两句话。

而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不想得罪上京之中的顾家。

顾老夫人也是个有气节的人,断没有求着人家收留的道理,转头便带着顾清之寻了另一处落脚。

顾老夫人心里明白,当年之事也没有谁对谁错,都是为了自保罢了,可心里仍然落下了一个坎儿,对赵玉儿一家并无之前那般看重了。

待到顾清之长大成人,一点一点将顾家收回,且在朝堂之上站得更高时,从前在顾老夫人困难时避而不见的那些亲戚们又纷纷冒了出来,热络得仿佛从未疏离过。

不过赵玉儿的母亲知晓顾老夫人的性子,知晓当年之事也许让顾老夫人介怀,便也并未有多少动作,只依旧在逢年过节时捎上一封信。

也正是因得如此,顾老夫人便明白赵玉儿一家也算不得踩高捧低落井下石,只不过是胆子小怕惹事罢了,便也愿意继续照拂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