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人人都能看到,偏偏做不到。”贾大人不软不硬顶了回去,“也不是谁都有心的。”

元康帝一看到两位老臣又吵起来, 不由得伸手扶额,他在中间当和事佬很心累。

曾湖庭淡定的在中间说, “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像微臣可能擅长于这方面,而其他人擅长其他方面,这并没高下之分。”

“说的正是。”元康帝赶紧抢白, 给此事下定论,他说完,两位大人自然不好开口。

“这份文书......”元康帝本来想说不如分散下去, 让各地的知府知县学习, 曾湖庭做出为难的表情来,这么出头的事情,怕不是遭人记恨到死吗?

“就放在户部的资料里,如果有人想借阅抄录一份。”

“倒也可行。”元康帝沉吟,明白了其中含义。他也不想手下刚来个得用的, 被众人记恨,点头默认。

“不过微臣还未写完, 还需带回去继续撰写,还请圣上宽限些时日。”

“等你去户部上任,就自己编入资料里。”元康帝点点头,答应这个要求, 卢大人急了,“那工部呢?”

“自然是一旬在户部,一旬在工部, 轮流当值。”

“啥?”这次惊讶的是曾湖庭,“怎么突然?不对,之前没有先例吧?从来没有兼任两部的官员。”

“内阁次辅和首辅都能兼任六部官员,为什么不可以兼任两部呢?”元康帝一锤定音,“朕想曾卿一定能同时胜任两部职责。”

不,我不能。曾湖庭冷漠脸,为什么要这么压榨他的劳动力,饷银也能拿两份吗?

“好了好了,此事暂时不议,等日后有什么变故在说。”元康帝都拍板了,谁也没法多说什么。

他同时兼任两部员外郎的事就这么定下来,消息一传出,来拜见的人一筐一筐的投名帖,门房忙的脚不沾地。

其实得的不过是个小官,为什么来的人这么多?因为这侧面说明,他在皇帝心中已经挂了号,是可用之才。

这种情况下,与之交好才是正确选择。

“那就不必了吧?”曾湖庭让门房去叫了大夫,人悄悄从后门溜进陶兴家中,避避风头。

此刻正在陶兴的书房里继续写计划书。

“他们啊不过想混个脸熟,并不是什么高等官员,真正的高官跟你碰面的机会还多呢,自然就熟识。”陶兴握住一本地理志,正闲闲的躺着,拿书盖住头脸,昏然欲睡。

“说起来,你的庶吉士考试怎么样了?”

“就,那样呗,能中但名次不好,我想调去吏部,许学士劝我去户部。”陶兴懒懒回答。

“调去哪里都好,在外头长长见识。”曾湖庭舒口气,“总算写完了。”他收起纸张叠好放进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