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页

“总理,毫无疑问复兴党赢得国会大选几成定局。现在仅西北登记选民高达一千六百万,选举法种种限制使得西北享有比他省更多的优势。复兴党赢得大选后,司马必会登上总理之位。中国谁不知道司马排满倾向,现在更是被京中旗人视为眼中钉、心头刺。按宣统二年民政部调查京师户口时,京城二十四旗共有正户118783户,另外还有内务府三旗共4571户,京营四郊19处旗人56536户,如果也按每丁眷属为5人推算,京城内外差不多有旗人人口90万人左右,其中包括蒙古、汉军旗人。如果将这两类人除去不算,也约有至少67万余人,这些人占到京城人口近七成。”

“旗人普遍对司马存在敌意,让司马骨鲠在喉。京城不是甘肃,不可能由其肆意妄为,所以既便明知旗人视他为眼中钉,也只能忍让,所以才想假庆典之名检阅学生军,以威慑城中旗民。上一次让西北学打残的旗人可还拄着拐杖,军队做事尚限于军律,但激进学生冲动起来,谁也不知道会做什么?旗人被西北学生打怕了,而司马更怕有朝一日京城旗民来个民意请愿,所以才提前准备。”徐树铮一语道破天机。试问谁愿意在一个充满敌意的城市中行走,在徐树铮看来其之所以直指清室,目的就是威慑。

“民意请愿,那小子也怕民意。”一向不苟言笑的段祺瑞脸上难得露出笑色,民意请愿是柄双刃剑,在西北可以借此裹挟民意,但是在京城……。

“总理,现在京城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我担心学生军冒然进城阅兵,只怕会引起民众恐慌。所以,我回绝了杨畅卿的要求!”徐树铮冷冷地说。暂时忍让并不意味放弃,司马可以利用民意,并不意味着自己不能运用民意。

原本满面笑容的段祺瑞听到徐树铮的话后脸色大变:“又铮,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第189章 纵虎归山

“没批准?”司马长叹一口气,满面皆是无奈之色。徐树铮的拒绝出乎了司马的意料,一国之都于首义纪念日,竟然不做任何庆典,原本想借六万青年近卫军进行参加庆典,以阅兵威慑屑小,结果……哎!

“先生,段总理着人传来一封手信。”

“华之弟,辛亥之役,停战议和,时兄于军中任内,双方订定优待条件,暨满蒙回藏待遇条件,并知达各国驻京公使,转达各国政府,兄虽是不赞成清室保存帝号,但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信义,条约的关系。条约可以修正,可以废止,但堂堂的共和中国,欺人之弱,乘人之丧,以强暴行之,事关国家之名誉事,望弟慎之。现观诸中外舆评,下至街谈巷议,无不以此举为非……。”

面无表情的将段祺瑞的亲笔手信放在一旁,司马知道段祺瑞这封信的用意,他是在留余地。

“先生,英、法公使希望公署出面明确表态遵从的与优待条件,芮恩施公使婉言希望我们能以不日大选为重。还有最近几日日人与满人贵胄往来频繁,据调查部情报显示,原宗社党骨干已秘密离开京城前往大连,据信其为重组‘勤王军’,日本政府已决定将全力支持其组建勤王军。”尽管坐靠在沙发上的先生面色越显铁青,但是杨永泰仍然一五一十的如实告之。

“这些帝国列强外国人都不是我国之友,是复辟赞助者,中国人若听了他们的话,便上了他们的老当。”对英法日甚至包括美国,司马并没有什么好感,而他们现在粗暴干涉,更是让司马心存厌恶之心。

“他们去东北重组‘勤王军’?动作够快的,把调查部的简报拿给我!”如果说有什么好消息,这恐怕是几天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那些人动作之快超出自己的想象。

接过简报,看着简报上的内容,司马脸上的喜色消失了,眉头越锁越紧,面色亦越来难看。

司马没想到蝴蝶竟然会扇得这么快,自己或许将会提前见证中国历史上最为丑陋的一页。甚至于那群人竟然无耻到将罪恶归到自己身上,他们竟然说是因为自己即将入主京城,为保族存种计,无奈而为之,实是无耻!而他们筹划这一切的时间,他们商定接受日本援助,重建“勤王军”的时间,却是在自己入城前。也就是说尚未有风吹草动,这群人即行反叛之心,既便是早已知道他们的动向,但司马仍然的恼怒不已。

“这群忘恩负义之徒!几年来共和政府有亏欠他们吗?共和七年余,八旗兵弁俸饷仍按旧支放,即便是中央政府穷困莫名,也未亏他们,他们到好!”话越说声音越冷,如不是这两日京城社会人士相告,司马恐怕至今都不知道,虽已经共和七年,但八旗兵弁俸饷仍按旧支放,直到三年前,也就是共和四年,八旗兵民的俸米才停发,俸银折成铜扳和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