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页

而此时,无论是奉上签名册的青年或是感觉欣慰的顾维钧,都没有注意到青年队伍中一些青年在看到跟在顾维钧身后的陆徵祥时,眼中露出的激动神色。双手接过厚厚的签名册,将其转交给身旁的工作人员,顾维钧双手抱拳向面前青年道谢,以感谢他们的支持。

“同学们!谢……”就在这时一名青年突然从人群中冲过来,就在顾维钧一愣神的功夫,枪声响了起来,外交部大楼外顿时陷入混乱之中。

开枪青年突然大声呼喊“诛杀汉奸陆徵……”随即被特工死死捂着嘴,扑倒在地。顾维钧在警卫和特工护卫下,退回外交部大楼内。他看到躺在血泊中的陆徵祥,几名工作人员按着他的胸膛试图为他止血,顾维钧惊呆了……

外交部的枪声震惊了整个西北市,甚至大半个中国。两小时后,西北市立医院对蜂拥而至的新闻界记者公布消息,称经过抢救陆徵祥已暂时脱离危险,而更多人却把目光投向国务院,毕竟那名青年对陆徵祥刺杀缘由非常复杂。

作为地方检察官,收到警方通知后,许文远就明白案件的复杂性。在很多人眼中,出访日本随后主持鲁案谈判的陆徵祥等同卖国贼,卖国者人人得而除之,这是各地爱国团体喊出的口号,刺杀者有爱国外衣保护,不好办啊!

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的许文远从未想到接手地方检察院不过三个月时间,就碰上如此棘手的案件,以爱国之名杀人者无罪释放,早有《未来中国》案作为先例,正是由于租界当局审判结果,鼓励了全国各地激进团体在必要时采取果断行动,他们爱国的方式非常简单,就是杀死眼中的卖国贼。

许文远曾听一位在情报部门工作的朋友提到过,中国目前存在近百个激进爱国团体,这些激进团体成员从普通市民到地方官员甚至到军队,早已形成一张看不见的大网,他们在国内开展多次与之类似的行动,只不过影响不够恶劣,更因为他们彼此相互关照,使得案件不了了之。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绝不能容忍任何人践踏法律的尊严!在思考十余分钟后,许文远下定决心,即便背负被解职的风险,也要把这个案件一查到底。

一走出检察官办公室,许文远就看到蜂拥而至的记者,记者来地方检察官办公室并不意外,毕竟这个案件是否提请公诉,在目前司法享有绝对自由的国内,地方检察官无疑拥有最大的发言权。这位年轻的检察官的行为,将会决定这一案件的命运。

“我目前可以向诸位声明一点,这一事件绝不是所谓的爱国行为,而是对共和国法律的严重挑衅!兴源定将不惜一切,将凶手绳之以法!”许文远毫不犹豫的公开了自己的态度,案件一定会一查到底。

第259章 复关

透过危重病房的玻璃窗,望着病床上面色苍白、孱弱不堪依靠呼吸机呼吸的陆徵祥,司马只有一个感觉:愧疚!他圆满完成了自己交付的任务,代价是再一次成为国人眼中的“汉奸”、“卖国贼”。

司马一直以来,通过各种媒体工具向民众宣扬民族主义,对于民族激进团体,自己等同变相鼓励,甚至对激进团体向政府内部渗透,仍然保持宽容与克制。

中国人向来非常爱国,但爱国永远只停留在口头上,无论是后世对这个时代的总结,或是未来自身的总结。后世国人发明了一个名词去形容这类人,愤青!专指哪些爱国行为永远只是上嘴唇与下嘴唇的张合而已。就像听闻罪恶时,国人无不愤慨,但当面对罪恶时,国人却缩头缩尾。他们害怕、他们恐怕,所以他们毫不犹豫的选择退缩,然后在安全之地继续愤慨。

曾经民族主义、激进主义是司马最有力的一件武器,而现在却有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司马苦不堪言,想起后世的警言:“民族主义者的威力,摧枯拉朽,因为它力大无比,所向披靡;因为它无所牵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因为它无所牵制,它是可怕的恶魔,是恶梦,当有人想去反抗时才知道它的罪恶。”

这一次针对陆徵祥的刺杀正是由于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促成,对于国内激进民族主义团体,显然无法接受任何国际协调,他们不能理解陆徵祥的行为实际上是为国家争取时间,而只是一味强调“卖国条约”。全国各地报纸更是推波助澜,为提高销量、吸引读者眼珠,用尽可能的词汇去抹黑中日谈判,言称几如“二次甲午”。司马不禁后悔对舆论界的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