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页

海军是特斯拉研究所第二大资助方,两者的合作关系源自共和七年。特斯拉“第一代机器人”,实际上是其在1894年,为美军演示的一艘无线遥控的小艇,小艇上有一系列逻辑电路,而海军与其的合作正是利用这一技术制造了无线遥控靶舰,由此开始海军与特斯拉研究所四年来越显亲密的合作关系。

“特斯拉先生,请问你是否在1917年时,曾在美国制造过一台无线电探测原理验证机。”陈简志充满期待。无线电探测是海军技术部门从事的一个机密研究项目,这个项目得到海军高层的特别关注,但几年来取得的进展着实有限。两周前,一名曾在特斯拉研究所内工作数年的技术人员提到特斯拉在来中国前,曾在美国研制过一部类似的无线电探测原理验证机。

“是的!有问题吗?”特斯拉未加思索的肯定道,电磁学一直是自己最为重视的研究方向,几年前自己制造那台设备就是为印证无线电探测的可能性,最终试验结果证明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

“特斯拉先生,可以介绍下这台无线电探测机的原理吗?”陈简志强行按捺住激动,用尽量平静的语气问道。

尽管不太明白这位海军技术军官为什么对此感兴趣,但特斯拉稍做回忆后,仍用尽可能简单的话解释无线探测的原理。

“无线电控测,实际上就是通过无线电发射机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接收天线随后接收到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该物体的某些信息。如果前方无物体阻碍无线电波的输送,无线电波最将会消失,如果有阻隔的话,无线电波会再次反射回接收天线,在接收机鸣音器上会出现‘叭、叭’的鸣音。”

特斯拉的描述让陈简志激动不已,他身边技术专家也是同样,而且他显然没有控制自己的情绪。

“特斯拉先生,你可以再制造一台无线电探测器吗?”

“当然,只需要一周的时间,如果你们需要的话……我明白了,你们是不是想用无线电探测的方式在海上搜索军舰,如果这样,我想你们会失望的。”将来者身份和无线电探测相联系后,特斯拉随即明白了他们来意和无线电探测的用途。

“哦!怎么说?”陈简志和身边的技术专家同时一愣,显然不明白他的意思。

特斯拉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曾经的试验结果。四年前在美国制造出那台机器后,自己也曾考虑将无线电探测用于航海,如果泰坦尼克号上装备有无线电探测器或许就不会发生那场悲剧,但经过试验后,特斯拉却放弃了这个构思。

“是这样的,将无线电探测用于海面搜索船只无疑是个非常不错的设想,但是根据目前试验得出的结果,将无线电探测用于此途尚有很多不足,当无线电波碰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之后,接收器鸣音器会响起‘叭’声,但无论前方障碍物是船只或礁石、小岛,所能显示的信号只有叭、叭声,你无法通过无线电探测区别障碍物是船只或是岛礁,而且同时你无法确定障碍物的距离以及方位。”

实际上这正是困扰无线电探测的根本原因,无法直观显示出目标,早在1904年侯斯美尔就发明出了电动镜,他是利用无线电波回声探测的装置,可防止海上船舶相撞,但只是能对正前方收发信号。

陈简志脸上露出笑容,特斯拉所说的问题,在陈简志看来并不是什么问题。

“特斯拉先生,如果说我们可以制造一种可以直观将障碍物显示出来的设备呢?”或许几年来海军技术部门在无线电探测上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与其相关的附属设备研发却取得不错的进展。1883年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发明了称为“尼普柯夫圆盘”的机械电子扫描仪,1908年俄国人罗申克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在此二人研究基础上,海军技术部门已经掌握了将电子信号转变成图像的技术,而且技术相当成熟。

在陈简志的示意下,提着手提箱的士兵打开箱子,箱内摆放着一个木质外壳盒子,盒子的一面是一个圆形黑灰色玻璃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