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

落日风雷[校对版] XVLEII 2602 字 2023-03-20

萧若男长眉陡立,凤目生寒,说道:“确有此事,天人山的山贼便是其中一伙。这群山贼实在猖狂,自以为投靠卧龙山庄,有老贼龙在天做靠山,家父便奈何他们不得。简直是白日做梦。总有一天我要将龙老贼的卧龙山庄一道平灭。”

天赐道:“令尊既知龙在天是群贼之首,自当擒贼先擒王,发兵直捣卧龙山庄。却为何舍本逐末,与天人山的小喽罗们周旋。”

萧若男神情一黯,叹道:“家父苦于证据不足,无法定罪。龙老贼在南阳一带潜势力庞大,与地方官狼狈为奸,更有朝中权奸为翼助,轻易动他不得。”

天赐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临机处置,先攻破卧龙山庄,擒下龙在天,何愁找不到证据。”

萧若男道:“壮士有所不知。家父虽有总督之名,却无总督之权。朝廷向来重文轻武,对武臣不肯赋予重权。在家父军中有内廷派下的监军,有锦衣卫的密使,还有兵部吏部都察院名目繁多的官员,名为协助,实为监视。他们上可通天,都是家父的顶头上司。俗话说:得人钱财,与人消灾。他们收了龙老贼的贿赂,自然对他事事关顾,对家父事事掣肘。”

天赐叹道:“重文轻武,到头来统军者不知战不识兵,而善战者却无统军之权。此乃本朝积弊,一时也无法改变。为今之计,只有先一一剪除羽翼,缓而图之。却不知令尊有何良策平剿天人山之贼?”

萧若男道:“盗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必有什么良策。只需直捣贼巢,一战而定之。这些天官军已攻破多处贼寨,只可惜没有擒到贼首。”

天赐惊道:“不可,万万不可!”萧若男道:“家父的策略有什么不妥吗?”天赐道:“萧大人久历战阵,用兵之道自然远胜我这门外汉。不过,在下一得之愚,对萧大人也许能有所帮助。”

萧若男道:“愿聆高论。”天赐道:“谈不上什么高论,一点浅见而已。管中窥豹,纸上谈兵,有辱尊听,万勿见笑。”萧若男笑道:“别酸了。我是诚心求教。”天赐道:“我有上中下三策,小姐要听哪一个?”萧若男道:“咱们循序渐进,先从下策说起。”

天赐道:“下策简便易行,正是令尊所取之策。如果能寻到山贼巢穴,迫使山贼决一死战。依萧大人的神勇,必能一战克之,得成全功。”

萧若男道:“壮士称之为下策,难道是预料家父将无功而返吗?”

天赐道:“恕在下直言,这法子简直糟透了。这一带山势连绵千余里,无处不可以藏身。官军攻得急了,山贼必做鸟兽散,躲进深山密林,纵有百万大军也难以寻觅。况且山民贼伙混杂难辨。贼众广置眼线,官军的一举一动无不尽知。而官军却无从得知山贼动向。久而久之,必将困于山中,进而不可求胜,退而心有不甘。师老兵疲之时,大祸至矣!此楚霸王所以败于汉高祖,萧大人不可不察也。加之日久无功,而它处的盗贼乘机作乱。天子怪罪下来,萧大人又将如何交待?”

萧若男如梦方醒,说道:“若非壮士提醒,几乎坏了大事。家父的策略的确不妥。请壮士再说中策。”

天赐道:“中策乃反客为主,以逸待劳之策。这一带山区赤贫如洗,人烟稀少,不产粮谷,也不出盐铁。萧大人只须令四方各州县深沟高垒,严令不得与山贼通商,断绝其粮米盐铁之源。不出数月,贼众食尽,必出山劫掠。那时各处坚壁清野,使贼众颗粒无获。再以精锐轻骑相机截杀之。如此贼众必乱,贼首可擒矣。”

萧若男喜道:“好主意,这是上上之策。”天赐笑道:“非也!这只是中策。依此策略固然可以暂时平息匪患,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萧大人在时平静无事,萧大人一去则盗贼复起。萧大人一人一军,岂能兼顾各处。在下另有一策,依之而行,必能根绝匪患。”

萧若男秀目一亮,说道:“中策已然不凡,上策一定妙不可言。”天赐道:“这条上策毫无妙处,说来简易,行之却难上加难。请问小姐,河南各地为何匪患猖獗,屡剿不灭?”萧若男道:“河南这几年灾害不绝,捐税过重。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走投无路,铤而走险。又有不法之徒因之成势,以致愈演愈烈,不可收拾。”

天赐道:“小姐所言极是。既知病源,便可下药。治国之道当宽猛相济,恩威并施。单凭甲兵之利,可平盗贼却不能平民怨,可获贼首却不可获民心。兵法有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又言:攻心为上,攻城次之。萧大人如果能开仓赈灾,减捐减税,救百姓于倒悬。铲除恶霸豪强,惩治贪官污吏,以平民怨。则百姓可安于田亩,山贼可归为顺民。盗贼之首顿成孤家寡人,又焉能与朝廷百万雄兵相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