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页

刘刚乐呵呵地给阮儒良倒酒,“这是剑南春,好酒,老师早就该来啦!”

李明兴致勃勃地摘下眼镜吃饭,镜片被他擦得特别闪亮,“我查书籍了,等这批红薯熟了咱们可以用红薯叶喂猪仔,再过几个月我们恐怕就能吃上猪肉。”

林媛接着说:“咱们的兔子下个月就可以抱窝了,这东西特别能生!一窝好几只,幼崽见风就长。”

阮儒良听得晕乎乎的,这又是酒、猪肉、又是兔子的,太令人吃惊了。他被学生们一人夹了一块肉,不一会白米饭上已经堆满了小山般的猪肉。这……这岂止是个福窝,这难道不是活在梦里吗?

鲜香的肉汁不住地流到米饭上,浸得米饭香软无比,阮儒良惊得,晕乎乎地连吃了三大碗米饭,肚子撑成圆溜溜的球才停下来。

阮儒良连自己的眼镜什么时候掉到地上的都不知道,整个人喝得醉醺醺的,浑然如坠入美好的梦乡,双腿踩在云朵上。

第二天醒来他听到鸡打鸣的声音,刘刚端着一碗鸡蛋肉丝粥呼唤他吃早饭,阮儒良这才肯相信昨天发生的一切。

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阮儒良后来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慢慢消化过来。

……

春耕过后,上沟村来了一位老师。这个老师白天跟着新知青们下地干活,晚上给他们上课。老知青们见了都感觉到很不可思议。

他们有这么求知若渴吗?

老知青们感到很稀罕,晚上下了工回来连收音机也不听了,跑去听阮儒良上课。阮儒良很有两把刷子,毕竟是从中专学校出来的老教师,他教的内容深入浅出,晚上教理论知识,白天的农事劳动相当于实践。

阮儒良本以为自己是为了梦想捏着鼻子来吃苦,没想到却是掉进了福窝。成天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他不做点实事能对得住自己吃下的肉吗?感激之余,阮儒良干活也肯卖力,使劲地给学生灌输知识。

这群一中的学生相当于不花钱白念了一个中专,虽然干农活很累,但年轻人浑身都是力气和希望,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挫折和农活使人成熟,知识使人进步。

同时苏叶联系何梅梅油印了一批高考复习资料,虽然这群孩子跟着她下乡了,她也不能耽误了他们的前途。跟着她一块混,还能有越混越差的道理?

老知青待遇就没有那么好了,天天被臭着脸的阮儒良拿着笤帚赶出新知青点。一中学生面前和蔼得犹如春风的老师,搁在他们面前变成了小气又凶巴巴的糟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