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页

其实阮儒良并不是介意老知青听他的课,只是新知青宿舍里养着一堆东西,三天两头总有人跑过来让他烦不胜烦。

老知青们只好对苏叶软磨硬泡,借点笔记资料自己私底下学习。一来二去新旧两批知青彼此之间便熟络了。

阮儒良给学生们讲如何给农作物防旱防涝、各个生长时期应该如何防虫、施肥。讲完之后苏叶给他们上数理化课。老知青们没有想到苏叶看起来年纪轻轻,数理化却学得那么好。

林媛听到这群老知青私底下的聊天,笑了笑说:“苏老师要是讲不好,没有别人讲得好了。”

要知道这位可是随随便便出了一手资料,就能让整个c市的家长趋之若鹜,到处托关系求一中学生的复习资料。她辅导的学生几乎都考入了大学,要是留在一中肯定是最有水平的老师。这么厉害的老师怎么能用年龄来判断她。

老知青们发现这一点之后,对苏叶更是殷勤了。乡下没有蜂窝煤用,大伙便顺手给她打柴、烧水,摘了瓜果先巴巴地送点过来,到县城里买了点好吃好玩的新鲜玩意儿也会往她这里送。

第93章

京城。

姚春雨申请派去京城进修,进修课恰好在清大开设,她便去清大修了一个月的课。姚春雨上辈子错过了这个机会,生生地惋惜了很久,后来家里没落后更没有机会来到这个地方上课。

没想到苏叶考上的居然是清大。

九月份开学,姚春雨和一起培训的同事恰好路过了计算机学院,她不自觉地走了进去。当她从名单里看到了苏叶这两个字的时候,心弦微微颤动了一下。

前来报道的同学三三两两地从教室走出来,有几个学生好奇地讨论:“怎么这个h省的状元没来报道,听说老师说她的理科考了满分,惋惜了很久。”

“听说是去乡下支教了,这位同学怎么不念完书再去支教?”

姚春雨鬼使神差地走上前,参与了讨论:“唉,我也觉得很可惜。她的丈夫听说都为了她调到了京城,临到出发前她却临时改变主意。她这个举动让我们很多人都不理解。听说他们是父母包办的婚姻……”

说到这里她适时地捂住嘴,“我不是那个意思,其实苏叶同志的理想是很远大的。”

什么叫“此地无银三百两”,这就叫此地无银三百两。姚春雨遮遮掩掩的反而更勾人遐想。她说完这些话之后马上说抱歉,像是不小心说漏嘴的一样,任别人再打听她也不再往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