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舍再分上、中、下三等,依据学生的品德和技术水平来定。

医学校不仅注重上课时期的理论课、专业课,实施卷面考核,还注重一年的实习基地的临床记录,按照疗效分为上、中、下三等,十全为上,十失一为中,十失二为下,失其三者降级,不及一半就要被除名。

等学生学业期满后,还要举行毕业考试,考试还分临证成绩和理论测验两种。

此后,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学而优则仕,分别派往地方或者州府为医学博士、学正、学录或者医学教授等,若是在地方医学学满一年,再次遇到考试,成绩优异者就补为医官,或者往上级机构提拔,采取“激励机制”。

.

天幕再放出现代的学校。

分两个学期,一个是开春,一个是九月。

但是招生考试一般是六月,决定进入哪所学校。

现代先按照年龄分年级:小学,初中,高中,招生人数比北宋多了数百倍;

九月开学后分班考试,再按照成绩优秀与否分班级:普通班,实验班,英才班。

单纯是从名字就能看出成绩的差异来。

学校进行考试,除了分数,还有评级,就是优、良、中、差。

医学院同样也有实践课,医学生要去规培,实践课的成绩同样与纸面的考核成绩一起计入总成绩。

现代医学院也同样有毕业考试,考试分临床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