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匠周回童认为军中火器不能连续射击,对蒙古骑兵造成的杀伤力有限,于是创造了一种轻型火器战车。

这种轻型火器战车,由四人操作,上面安置有四个板箱,内藏短.枪二十把、神机箭六百枝。

作战时,车内的二十把短.枪以每次五把的方式取出射击,能制造出相当于原来十五人射击的活力。

明代宗时期,这种火器战车开始批量制造,并且在军中普及。

这个时期的战车,类似一个机动火力平台,但凡受过基础训练的士兵都可以在拥有这样一台战车后杀敌过百。

.

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最后被大明接回朝中,但是无辜的百姓死伤无数。

大同总兵郭登因为瓦剌骑兵越来越放肆的扰边,建议在边塞制造名为偏厢车的战车,并且组织战车不对保护边民。

这种偏厢车是带着车厢的,用薄板做车厢,留出放置火铳的炮孔,车轮非常大,配备士兵神枪手二人、铜炮手一人、枪手二人、强弓手艺人、牌手二人、长刀手二人、通用甲士十人,共计二十名士兵。

——这个偏厢兵的偏厢车,其实类似于现代装甲坦克的雏形。

移动的热武器炮台,内部藏着众多士兵,虽然一切都显得比较原始,但是不得不说,已经开始将冷兵器、热武器以及移动战车结合起来,属于很大的一个创新。

除此之外,郭登还提出,作战时,除了偏厢车的车兵,还配备使用“将军铳”的炮兵二百四十人,每十二人操纵一门火炮,和一两千名马、步兵,还配备四轮望楼车以观察远方敌情。并且以五色旗帜来代表方向,用金鼓声发号信号。

这种类似现代综合兵种结合,建立有一定机动性的火器车营,对当时保护大同边民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