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偏厢车和与之相关的军队建制并没有被大明朝廷采纳。不过在明朝后期还是得到了改造和使用。】

成化、嘉靖、隆庆年间均造过偏厢车。

戚继光抗倭时,曾经在蓟州曾造过偏厢车。不过他将偏厢车改造一番,只用向外面一厢,每辆重600斤以上。

明军守辽东广宁时,魏学曾又作改进:

在每2辆中设拒马枪1架,填塞间隙,车架上下用棉絮布帐围之,可以防避矢石,车上载佛朗机2挺,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架拒马枪上树长枪12柄,下置雷飞炮,快枪各6杆,每车用卒25名。

到孙承宗时期,车营所用偏厢车大致与之相同。

.

朱棣看着天幕特意放出来的,后世根据史料的文字记载,模仿出来的图片,催促道:“快快快!记下记下!”

虽然他的永乐年间没有偏厢车,但是现在天幕给他了,他也可以有!

后世子孙不争气,就从他开始,把那瓦剌、蒙古人,全给打趴下!

【偏厢车也或许是因为车辆必须很大,成本太高,后面使用改造颇多。但是另外一种独轮战车,更为普及,也更为灵活。】

明朝陕西兰县都指挥使李进建议,创造一种独轮小车装备军队。

这种独轮车每辆三人操作,用皮做顶盖,用木板做成画有兽面的前部护盾,在护盾上开铳口,以方便配备的一门碗口铳、四门手把铳和十四支神机箭能发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