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你就知道了。”
李爱国有模有样地笑了笑,推开炉门,握着炉火钳取了一片旧闸瓦,塞入火炉内。
炉内的炽热足以将一切炙烤殆尽,转眼间,闸瓦被烧红,冒出青烟。
李爱胄吩咐郑师傅把面炒好盛进饭盒,并加入刚烧开的热水。
取出烧热的闸瓦,放在钢制的操作椅上,接着将放有炒面的饭盒放在上面烘烫。
刹那间,闸瓦仿佛化身成了烤铁板,猪腰饭盒中的水很快沸滚起泡。
他取出罐头中的午餐肉,剁碎后加入其中。鲜艳的肉丝混着炒面在热饭盒里跳跃翻腾,散发出令人垂涎的香气。
李爱国为它起了个诗意的名字——“列车火锅”。
品尝一口郑师傅手上的“列车火锅”,后者双眼骤然睁圆:“这可真好吃,比东来顺火锅还要美味!”
紧跟着刘清泉靠过品尝,赞道:“爱国,你的厨艺真是不错,来,也帮我弄一份。”
李爱国也不推辞,依照之前的步骤,为刘清泉和他自己各准备了一份“列车火锅”。
司机室中立时飘满了香气。
老猫望着诱人的火锅,再低头看着自己的炒面,味觉似乎也变得索然无味。
李爱国大口享用自己的食物,朝老猫笑说:“前辈觉得如何?需不需要也一起试试我煮的?”
原先是准备谢绝的老猫喉头发颤几下,眼神闪现动摇,最后点了点头。
“这样才像同志的样子,我们应彼此扶持。别一天天绷着脸。”
做出这碗简单美味的“列车火锅”并不费事,迅速完成了。
李爱冂又找了一颗鸡蛋,在他的期待中磕开倒入了锅中。
他鼓励地问道:“你来尝尝这口味如何?”
在李爱国主义殷切的目光之下,老猫举勺舀了一小口。
有人提到了“军队火锅”和“人民火车司机的列车火锅”的对比。李爱国纠正说,他们的列车火锅代表的是劳动者的精神,与敌人的“军队火锅”来源截然不同,后者源自日军对 午餐肉的抢夺。他对此感到困惑,为什么 人会将施舍的食物视为美食并引以为傲。刘清泉和老郑则坚定表示他们的火车不同于日军的,他们是劳动者和车厢共同的热情源泉。
当救援列车顺利到达吐鲁翻机务段,火车头上早已备满了煤炭和水。新换的火车头装备就绪后,全车的目光注视下再次出发。驾驶员李爱国密切观察着仪表,副驾驶员刘清泉半身在外监控前方动态,司炉工人郑师傅握着煤铲的手臂鼓起了肌肉,每个人都明白这次行动的严峻。
车厢内,唯有老猫保持冷静,继续专心于无线电通信,使用密码语言并与前方团队沟通,并尽可能简化信息让李爱国他们理解。比如告知他们,山洞内的信号传输失败,伤亡情况仍然不明,还有阿拉套的救援队伍已经集结了两百多名队员在山口待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