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0章 大婚典仪天下重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3242 字 1天前

本来都已经到了隆庆九年的岁尾年终,大事也都处理的差不多了,朱载坖和朱翊釴两人在文华殿处理政务,结果李皇后派人来请朱载坖过去,朱载坖到了坤宁宫,见李皇后、杜太后、沈太妃和自己的两位贵妃都在,便问道:“这是有什么事情?”

李皇后赶紧和朱载坖说了相关的情况,杜太后她们已经将采选而来的秀女和勋臣之家重年岁合适的女子都看过了,杜太后选定了新宁伯谭国佐的幼妹为太子妃的人选,同时还定下了两位侧妃王氏和郭氏,都是南直隶出身的。

杜太后的意思是赶紧将婚事办了,她还等着抱重孙呢,既然杜太后都拍板了,朱载坖当然是同意的,朱载坖说道:“母后,现在年前是肯定来不及了,儿子赶紧下旨礼部准备,开年就大婚。”

杜太后说道:“皇帝要让礼部快着些。”

朱载坖回去之后将此事告诉了朱翊釴,朱翊釴说道:“儿臣全听父皇吩咐。”

朱载坖问道:“是不是觉得朕给你找了一个勋臣家的女儿,心里不太畅快?”

朱翊釴赶紧说道:“儿臣不敢,只是儿臣觉得有些奇怪罢了。”

朱载坖笑了笑说道:“有什么奇怪的?成祖娶的是中山王的长女,你怎么不能娶勋臣的女儿,何况新宁伯的幼妹你母后、太后都见过了,确实是不错的,知书达礼,落落大方,朕也很满意。”

朱载坖当然知道朱翊釴的担心,他是接受了完整的所谓太子教育的人的,对于申时行等人是很信任的,他们都是大明顶尖的做题家,自然不希望朱载坖之后再出现一个很跳脱的皇帝,他们希望的是一个符合儒家标准的皇帝,朱载坖则认为,皇帝稳重一些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事事都循规蹈矩则不行。

朱载坖对朱翊釴说道:“最近去幼军了吗?”

朱翊釴赶紧说道:“儿臣去过了,幼军的军官们儿臣也都见过了。”

朱载坖说道:“你要大婚了,不该去幼军发发赏赐,请幼军的士卒们吃顿酒吗?别把自己当太子,到幼军里和士卒们厮混一下没什么不好的,你要知道,这些士卒们可比你的师傅们可靠多了。”

朱载坖给了朱翊釴一笔银子,让他到幼军中去发赏,然后召集内阁辅臣和礼部尚书赵贞吉,告知了他们皇太后的决定,朱载坖要求内阁和礼部迅速拟定皇太子大婚的各种仪注,以备隆庆十年开年之后就举行婚礼。

对于朱载坖和杜太后选择了一位勋臣家的女儿做太子妃,重臣们其实并没有朱载坖想象的那么大的反应,在很多臣子们的心中,其实也已经想到过这种可能了,毕竟朱载坖一向对于勋臣是扶持的态度,和勋贵集团的关系也比较好,为太子册立一个勋臣出身的太子妃也是很正常的。

再者说大明对于外戚的防范可不是说着玩的,不要说是太子妃的娘家,就是皇后、太后家,一样没有任何实权,大明朝廷对于怎么防范外戚干政,已经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制度了,朝廷给予外戚名誉性的虚职与经济特权以示荣宠, 但在政治上对于他们极力排斥,他们是不可能有什么实权的。

本朝外戚势力最大的时候就是在孝宗朝,因为孝宗后宫只有张皇后一人,对于他的两个小舅子张鹤龄、张延龄十分骄纵,但是也仅仅是在经济上给予他们特权罢了,他们要想在政治上有什么权力,是绝不可行的。

所以说在阁部重臣们看来,只要确定好了太子妃的人选就行,是谁不重要,又不是给自己找儿媳妇,一切都有旧制可以遵循的,对于这些重臣们而言,赶紧拟定仪注,做好相关准备,为年后举行皇太子大婚才是真的,毕竟皇太子大婚就意味着成人了,要是再诞育皇孙,大明三代稳定,对于阁部重臣们才是最重要的。

朱载坖随即发布上谕,册立新宁伯幼妹谭氏为太子妃,令礼部准备相关的仪注,同时依照惯例,加恩于太子妃家,按照道理太子妃家先给都督佥事,等到太子登基之后再给自己的岳父封爵,是一般的操作,但是谭氏本就出身于勋臣之家,新宁伯是靖难功臣。

第一代新宁伯谭渊是成祖麾下悍将,骁勇善战,引两石弓,射无不中。在靖难中立下大功,击败老将长兴侯耿炳文,在夺占沧州时,攻城时,谭渊身先士卒,奋力拼杀,爬上云梯,攻上城楼,身中数箭,仍然死战不退,将士们看到这一幕,备受鼓舞,战斗力暴增,仅一个时辰,就攻破了城门。

夹河之战中,盛庸合诸军二十万列阵,谭渊作为成祖的心腹大将,见敌阵噪动尘起,便一马当先冲入阵中,为成祖吸引盛庸的注意力,混战之中,谭渊马蹶跌落在地,盛庸部将庄得赶上举刀斩杀,随谭渊冲阵的董真保也同归于尽。成祖才得以率朱能、张玉等人以劲骑绕出盛庸军阵的背后,在暮色的掩护下突击,一战击溃盛庸,歼敌十万。

可以说谭渊为靖难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靖难成功以后,成祖立即追封谭渊为崇安侯,其子世袭新宁伯,也追随成祖皇帝征讨蒙古,朱载坖认为,谭家本就是靖难功臣,现在其女又选为太子妃,自然与一般的外戚不同。

朱载坖特旨升新宁伯谭国佐为崇安侯,同时任命其为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朱载坖的诏书当即引起文官们的不满,他们认为册立太子妃是应该加恩于谭家,但是没有从伯晋升侯的道理,要是如此的话,日后谭氏成为皇后,那不得升国公,朝廷应该珍惜名爵,慎重给予,可以给谭国佐都督职务,但是不能晋升爵位。

朱载坖没有理会这些言论,他对内阁说道:“日后之日,是太子的事情,非朕所能为也。况侯本其得之,朕只不过复成祖之意也,并非滥授,要求内阁立即办理,然后拟定大婚的各种仪注。”

()

本来都已经到了隆庆九年的岁尾年终,大事也都处理的差不多了,朱载坖和朱翊釴两人在文华殿处理政务,结果李皇后派人来请朱载坖过去,朱载坖到了坤宁宫,见李皇后、杜太后、沈太妃和自己的两位贵妃都在,便问道:“这是有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