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奇瑜的奏章大概是八月十二左右从汉中发往京师的,虽然这驿站因为经费不足裁撤的非常严重导致人力不足,但因为陈奇瑜这是八百里加急且是直送大内的公文。
所以这地方官员不敢怠慢,硬是在十天之后将陈奇瑜的奏疏送到了京师。
这从汉中一路过来到京师有大概三千多里地,这公文的传输速度差不多是每天三百多里地。
虽然这看似没有达到“八百里”加急的要求,但这已经是目前明朝驿站传输的极限速度,因为这从汉中到京师又要翻山又要过河的,均速一天三百多里已经是很不错了。
要是按照正常速度走的话,陈奇瑜这封奏疏估计得到一个月之后才能送到京师去。
...
京师,紫禁城,乾清宫。
目前时间是在早上的九点多钟,此时的朱由检的正在他的办公室乾清宫里面办公,在凌晨五点钟早朝散会之后,这朱由检对付了两口便一直工作丝毫没有停歇。
而昨天朱由检又是像往常一样加班到晚上的十点多钟,到了凌晨三点多钟就醒了,一天就睡四五个小时,这就算是放在后世那也是劳模级别的打工人。
这也亏得朱由检的身体硬朗,这要是给他哥哥和他爹还有他爷爷的话,想这样干下去,估计早就已经猝死在乾清宫工作岗位上。
可这做皇帝毕竟不是打工,当工作方向错了的时候,只会是越忙越乱,于己于国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此时这朱由检正在御案上批阅着各省送过来的奏疏,由于现在还是中秋时节暑气未消天气依旧炎热,所以他身旁的大太监王承恩正拿着一把扇子在给朱由检扇着风。
王承恩看着朱由检那年轻的脸庞(此时朱由检仅23岁),以及那与朱由检这个年纪不相匹配的白发,这大太监的心中便有些为他的主子心疼起来。
但同时王承恩看向朱由检的思绪也有些复杂,这王承恩伺候了大明朝四代皇帝,平心而论这朱由检比他前面三任都要勤政,从外表看上去颇有一副中兴之君的气象。
朱由检显露在外的这副模样骗到了不少在朝的官员以及在野的士民,以至于在他死后都有官绅百姓还依旧认为他是一个明君。
但是在这朱由检的近臣比如王承恩等人以及在朝的高级官员看来,这崇祯皇帝就是一妥妥的庸君,什么都不懂但又什么都想管,什么都管着但又什么责任都不负,出事之后就尽给大臣们甩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