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么。”张曼曼嘀咕道,“围墙里,有允许试错的宽容,在社会丛林中,这就是奢侈品。”
“呵呵呵。”
“你叫人姑娘干什么?”
“滚蛋!”
两个一米九几的大个儿,勾肩搭背的上了辆出租车。背景,是灯光通明的西客站。
李乐说张昭的表白是一场仪式。
这场仪式本质上是对一个自我纯真时代的献祭。
就像有人将告白信折成纸飞机投向黄昏,在暮色中划出抛物线。有人在宿舍天台呐喊,希望风能裹挟告白飘向远方。
但社会就像是台针式打印机,把诗文拆解成密密麻麻的报表代码。
过了那个时间,再不会有人只因为穿了条白裙子就心动整晚,也不会有人把几年目光都凝结成某个背影的轮廓。
那些带着遗憾的告别,拒绝的疼痛,终将有意义,既是纯真年代句号,也是走向社会的预习课。
。。。。。。
学业上的局间休息,让小李厨子更有时间窝在家里,沉浸式体验带娃的生活。
两个娃过了半岁,似乎可以学到技能多了许多,翻身、坐、手撑着俯卧,拿东西、砸东西,抠眼,薅头发,用嘴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如果一个还好,两个,就是double的痛苦和欢乐。
小主,
前院儿的瑜伽房里,李乐揉着被闺女踹了好几下的肋巴骨,从李椽嘴里扯下一不注意就塞了进去的纱巾,看了眼一旁来给娃做机能训练的早教师。
这被老狐狸派来的团队,已经从当初的备产、助生逐渐更换到了现在早教和育儿。
虽然知道这是老狐狸的一片好意,可从小就是从半野生半传统环境下长大的李乐,觉得这还不到一岁,屁大点儿娃娃就开始进行什么训练,能有效果?
可家里除了自己,连一向粗枝大叶的老李,都觉得有必要。正所谓一切要从娃娃抓起,并举出经过科学方法饲养的小猪,就是比传统方式的要膘肥体壮,聪明勇敢有力量的例子来。
小李厨子只得虚心接受,每天抱着娃从后院到前院来,接受再教育。
“李先生。”
“啊,全老师,您说。”
“这样,看着几个纸杯了么?”
“昂。”李乐瞄了眼坐垫上,五四三二一堆成的一排三角形纸杯。
“现在需要您和大小姐一起,引导孩子把这几个纸杯给推倒。”
“然后再垒起来?”
“啪!”
“哎哟,奶,您咋和额妈一样伲么,拍头拍傻了哇。”
“你再拍也不会傻了。”一旁坐在一把小椅子上的付清梅瞪了李乐一眼,“人家老师咋说,你就咋做,接什么话茬!”
“哦。”
“嘿嘿嘿。”抱着李笙的大小姐,用娃挡着脸,直乐。
“笑,笑什么笑。”李乐一伸手抓住李椽的小腿,轻轻拽了过来,这小子现在似乎很喜欢自家老爹这种“粗鲁”的方式,张着嘴,“啊啊啊”的,那意思,好像是说,再来一次。
“全老师,这推杯子训练有什么好处?”
“大小姐,这样做,宝宝是坐着的,可以锻炼背部和上肢的力量,还可以让孩子理解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
“是,这里说的因果,是宝宝了解各种引起后果的事、物,以及了解事、物与其产生的后果的关系。”这位从南高丽高薪请来驻点儿的早教老师全教授,笑眯眯的解释道。
“因果认知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就像,孩子会用哭声吸引大人的注意,满足其需要,这就属于察觉自己能引起后果。”
“推倒纸杯,是用行动尝试引发因果关系,听到消防车的声音推测有火灾发生,是一种通过思考推理的因果关系。”
“噢噢噢,谢谢全老师,来,儿砸,坐好,咱也因果因果。”
李乐扶着李椽,富姐扶着李笙,分别坐到两堆叠好的纸杯之前。
随后开始引导俩娃推纸杯。
只不过,引导着,李乐就发现俩娃性格的不同来。
李椽是瞧见垒起的杯子,直接上手推倒纸杯塔,看到杯子散落之后,嘎嘎直乐,而李笙则是先观察,等到大小姐示范把杯子推倒再重新叠起之后,才动手推倒杯子。
李乐琢磨琢磨,又看了眼一直盯着俩娃动作的老太太,低头继续叠杯子。
倒是这俩娃都有个相同的地方,没有不耐烦,就那么一次次推倒,叠起,玩的不亦乐乎。
“好了,差不多了。已经过了十分钟了。咱们换下一个项目。”
“下个是啥?”
“玩具捉迷藏。”
“啥意思?”
“就是把玩具用东西盖起来,引导孩子去找出玩具,能够锻炼孩子理解客体永存的观念。”
“客体永存,我知道,皮亚杰的试验,标志着从自我中心转向将自我视为客观世界的一部分的概念。有啥用?”
“呃.....李先生真厉害。作用是能够提早的让孩子适应分离焦虑。”
“哦,好吧,那.....”
“铛铛铛,叮当啷叮叮当当~~~”
“诶?”
李乐往后一扒拉,从一堆玩具里找到自己的手机,看了眼号码,点开后,扒拉开伸手要夺的儿子,贴在耳边,“hello?yeah,yeah,OK。”
瞧见李乐挂上电话,大小姐说道,“你要有事先去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