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来信,蜚幽城以北已经被搜刮的差不多了,人口极少,真正的百里不见人烟。建奴继续与我们争下去,也捞不到多少油水,反而耗费极大,得不偿失。”
“马时楠的信件,殿下看了吗?他言绥芬河口位置极好,既然建奴放弃,那我们便在该处设立城寨。如此,便可沿着阿速江与黑水沟通,连为一片。”
“看过了,此举好是好,但时机不对。海参崴迟早是要参加对建州作战的,不宜分散兵力。我会写信给他,就在永明城老老实实蹲守,等待时机。”
杨家春明了,转而说起另外一件事。
“殿下,叶赫那边传来消息,两位贝勒已从鞑靼人口中得知我灜州在黑水情况,似乎有所不满,责怪我们为何没有告知他们此事。”
“我那大舅哥别的本事没有,挑理占便宜倒是十分擅长。”
提起东哥那不争气的哥哥,朱常瀛便忍不住生气。
“我听说他们两个将大把银子花在吃喝玩乐上,海东青就养了六七只,小老婆也多了好几个,但叶赫族民却有大把人吃不饱饭?”
“……两位贝勒确实有些不善于经营。”
唉,烂泥扶不上墙,说的就是这种人。
瀛州借鸡生蛋,叶赫抽成可观。
凭借手中钱粮物资,改善族民生活,更新壮丁武备,招揽野外散民,干什么不好?
结果呢?
两个没出息的只顾着向自己腰包里捞好处,而没有惠及旁人。
如此短视,能有多少人愿意为其拼命呢?难怪叶赫斗不过建州,心胸眼光相差几个层次。
想到东哥……
王妃也在抱怨这老娘们有些大手大脚,爱臭美讲排场,拿钱不当钱。
被王妃训斥几顿,却屡教不改。
朱老七有些头疼,叶赫那拉氏败家,这玩意不会有遗传吧?
“叶赫欠我们多少银子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万多元。”
“再来借钱,一毛钱也不借!”
朱常瀛气恼道,“他们还有脸不满,我就是没有时间,不然非上门骂他们一顿不可。你警告他们两个,若是半年内不能拉出三千骑兵来,北洋商行就撤出叶赫!”
“日后,对待叶赫,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东哥是他们的妹妹,又不是他们的娘,什么都要管。便是他们的娘,怎么处理也是我说的算。你只管放心大胆去做,不要有任何顾忌!”
闻言,杨家春不无忧虑道,“如此,叶赫会不会倒向建州?叶赫内部,其实并不安稳,我们的人隐约能感受到有部分人其实是乐于投靠建州的。”
“这也不奇怪,汉人都有投建州的,何况女直人呢。不过建州却没有他们两个的位置。这一点,他们还是清楚的。适当给他们一些警告,十分必要,放手去做。”
“还请借殿下笔墨一用,您说话才管用,仅我或者马时楠去说,两人未必听进去啊。”
“成,回头我就写!”
说完一事,又来一事。
“殿下,李尔瞻遭到朝鲜王冷遇,失宠了,被排挤出了李氏小朝廷决策层。”
“也就是说,李珲不同意出售济州?”
“是,李珲正是因为此事疏远李尔瞻。此事麻烦了,若是没有朝廷出面,怕是难以办成。”
“李珲之外,李氏距离王位最近的是哪个?”
“绫阳君李倧。”
“这人与李珲关系如何?”
“血仇!”杨家春笑吟吟道,“其父因恐惧李珲迫害,忧惧而死。其弟被李珲指使人幽禁,折磨至死。”
“那李倧呢,为什么没被害了?”
“……坊间传闻,此人有些痴傻,整日闭门不出,饮酒作乐,且好女色。奴婢猜测,或许是这些毛病救了他。”
“成祖爷爷也曾装疯卖傻,去查一查这个李倧,别管他真傻假傻,只看是否能为我所用。”
“李氏小朝廷里,那些受李珲迫害的,尤其宗亲,也要查,遍搜李珲罪行!”
“殿下,其实以我们手中所掌握的罪证,足以证明李珲德不配位,不如上奏本弹劾。陛下一句话,李氏小朝廷便会翻江倒海,产生变数。”
“不必了,父皇的性子你也知道,自家事都懒得管,何况李氏的。而最近朝廷又多事,就不要节外生枝了。”
不知不觉,两人聊至深夜。
杨家春告辞离去,朱老七却也睡不着觉了。
朝鲜半岛这块地方,多少大明将士战死于此?
然而除了成功阻止倭寇,令老李家复国,大明本身并没有捞取到任何好处,反而导致国库紧张,辽兵疲弊,建州趁机做大。
亏本的买卖啊,一个济州都便宜他们了。
结果这厮竟还不愿意!
特娘的,待登基大宝之后,定要好生折腾一下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