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务策论堪称典范,然治国方略稍逊。”鲁肃呈上墨迹未干的考卷,魏征凝视着字里行间的刀兵之气,轻叹:“将门之后终究难改本色。”
暮鼓声中,礼部官吏将十丈黄绫悬挂宫墙。
两千余应试者将皇榜围得水泄不通,寒门士子攥紧粗布衣角,世家子弟屏息凝神。
当“紫光殿试”四字朱批显现时,满城雀跃声惊飞栖檐玄鸟。
明日朝阳初升时,十位经世之才将踏着丹墀玉露,开启属于他们的风云时代。
科举放榜之日,朱雀门前早已被上千考生围得密不透风。
人群中忽闻酒香四溢,只见布衣青年斜倚廊柱仰头灌酒,嗤笑道:“纵使踏破千层靴,终归空手对斜阳。”
“这位仁兄何出此言?”蓝衫文士皱眉侧目,“寒窗十载方得临门一脚,阁下怎在此说风凉话?”
酒壶在指尖转了个圈,青年醉眼微睁吟道:“朱门车马卷青云,寒舍柴扉磨草履。清谈误国腐儒笑,金榜不过遮羞布。”
“兄台既来应考,何必故作颓唐?”清朗嗓音自人群传来,但见贵公子锦袍玉带,腰间龙泉剑穗随步轻摇,通身气度与周遭布衣学子迥异。
酒意朦胧的青年眯起眼睛:“公子腰间玉珏可抵万民赋,怎知寒士寻路苦?”
“家兄常言先忧天下之忧,后乐天下之乐”贵公子拱手作揖,“在下范阳卢氏子弟,敢问兄台高姓?”
酒葫芦骤然顿在半空,青年眼底闪过精光:“好个先忧后乐,可这考场分明是权贵私宴,寒门不过陪席客。”
话虽如此,攥紧酒壶的手背青筋暴起,显是忆起屡试不第的酸楚。
贵公子含笑近前:“听兄台口音似剑南人士,既跋山涉水而来,当真甘心就此折返?”
当啷一声,酒葫芦系回腰间。
青年甩袖拨开人群:“且让某看看,今科又添多少膏粱子弟。”
挤至金榜前抬眼望去,榜首“诸葛量、仲由、孙伯灵”三字如刀刻斧凿,青年喉头滚动,目光急急下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