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信者祷告:我们深知神的主权在救恩中的关键作用,所以我们要虔诚地为未信者祷告(提前2:1)。祷告是我们与神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祷告,我们将未信者交托给神,祈求神开启他们的心窍,引导他们认识真理。我们相信神的大能,相信神会按照祂的旨意和时间,在未信者的心中做工,使他们有机会听到福音并接受救恩。
积极分享见证:作为基督徒,我们有责任积极分享自己的见证(彼前3:15)。每个人的信仰历程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经历的神的奇妙作为和内心的转变,都是宝贵的见证。通过分享这些见证,我们可以让他人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神的存在和神的爱,激发他们对信仰的兴趣和追求,使他们更愿意倾听福音,了解神的救赎计划。
接受神的时间:神的救赎计划有着自己的时间表(传3:11),我们必须学会接受神的时间安排。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急于看到未信者归主,但我们要相信神的智慧和主权,知道神会在最合适的时机施行拯救。我们需要保持耐心,持续地为他们祷告和传福音,等待神的工作在他们生命中显明。
把握每次机会:尽管我们要接受神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消极等待。我们应当敏锐地把握每次传福音的机会(西4:5),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还是在特定的聚会和活动中,只要有机会,我们就要勇敢地分享福音,传播神的爱。每一次与他人的接触,都可能成为一个人认识神的契机,我们要珍惜这些机会,不辜负神赋予我们的使命。
尊重自由意志:神赋予了人类自由意志(启3:20),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是否接受神的救恩。我们在传福音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人的自由意志,不强加自己的观点,而是以温和、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索。我们相信,当人们真正了解福音的真理和神的爱时,他们会在自由意志的驱使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以爱化解敌意:在传福音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对基督教持有敌意或误解的人。此时,我们应当效法基督,以爱化解敌意(太5:44)。用我们的爱心、宽容和善良去对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神的爱并非是一种强迫,而是一种无私的关怀。通过爱,我们可以打破隔阂,消除误解,为他们打开接受福音的大门。
圣经依据:《旧约》的《以西结书》33:11“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我断不喜悦恶人死亡,惟喜悦恶人转离所行的道而活”,这清晰地表明了神对人类的慈爱,神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每一个人的怜悯和关怀,祂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个人因为罪恶而灭亡,而是希望所有人都能转离恶行,回归到神的怀抱。《新约》的《使徒行传》13:48“外邦人听见这话,就欢喜了,赞美神的道;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体现了神主权在救恩中的作用。神的预定并非是一种宿命论,而是神在永恒的计划中,预知并拣选了那些愿意相信祂的人。神的主权与人类的自由选择在救恩中奇妙地结合,神通过祂的主权安排救恩的施行,同时又尊重人类的自由意志,使人类能够主动地回应神的爱,接受救恩。
小主,
三、总结:汲取属灵智慧,践行信仰使命
经文焦点:《约书亚记》第十一章通过对夏琐的审判与其他城邑的不同处置,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深刻地揭示了神的公义兼具严厉与怜悯的双重属性。神的主权宛如一条无形却坚韧的丝线,贯穿于整个救赎历史的长河之中。无论是对罪恶的审判,还是对选民的引领,都淋漓尽致地彰显了神的至高无上和对人类的深切关怀。神的审判并非盲目或随意,而是基于对罪恶的公正判断和对救赎计划的全面考量,体现了神的智慧、公义和慈爱。这一章节让我们明白,在神的眼中,每一个行为都有其后果,每一个选择都关乎着永恒的命运,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神对人类的救赎之心从未改变,即使在审判之中,也蕴含着无尽的慈爱和希望。
实践指引:作为基督徒,我们肩负着“在爱中持守真理”(弗4:15)的神圣而庄严的使命。在传福音的道路上,我们既要勇敢无畏地传讲神的主权威严,让世人清楚明白罪恶的后果和神审判的必然性,从而敬畏神、远离罪恶;也要以基督的舍己之爱为光辉榜样,用爱去包容、去理解、去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展现福音温柔、慈爱和包容的一面。在当代社会,各种错误观念和扭曲的价值观如同“偶像霸权”一般充斥在我们周围,它们蒙蔽了人们的双眼,使人们远离了真理和神的爱。我们要像当年以色列人焚毁夏琐一样,以真理为锋利的宝剑,破除这些错误观念,打破“偶像霸权”的束缚。同时,以恩典为坚实的基石,建立“神国的夏琐”——那“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来11:10)。这意味着我们要在人们的心中辛勤播撒信仰的种子,用我们的言行和生命见证,让神的国度在人间得以不断拓展,让更多的人在神的爱与真理中获得救赎和成长,从而见证福音的全备性和永恒价值。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诠释神的爱,让世人在我们身上真切地看到基督的形象,为神的国度增添荣耀和光彩,让神的名在全地被尊崇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