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惩治腐败

随着选拔人才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杨玉环和李隆基深知,若想让大唐真正走上复兴之路,仅靠新鲜血液的注入远远不够,还得彻底整治官场的腐败之风。这就好比给一棵病树治病,既要修剪枯枝,又要根除蛀虫,才能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一日早朝,李隆基神色凝重地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朝堂上的大臣们,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如今我大唐历经磨难,百废待兴。朝堂之风气,关乎国家之兴衰。朕听闻,近日仍有部分官员不思进取,贪污受贿,此等行为,实乃我大唐之毒瘤,必须予以严惩!”

朝堂上顿时一片寂静,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神色慌张,有的则面露赞同之色。

杨玉环站在一旁,轻声却坚定地说:“陛下所言极是。腐败不除,民心难安,大唐复兴更是无从谈起。臣妾建议,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严查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一经查实,绝不姑息。”

“贵妃娘娘所言有理!” 一位年迈的大臣站出来,躬身说道,“老臣愿为陛下和娘娘分忧,协助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好!” 李隆基大手一挥,“即日起,设立监察御史府,负责监察百官。务必做到公正严明,不放过任何一个腐败之徒!”

旨意一下,监察御史府迅速组建起来。为首的监察御史名叫赵德,为人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却毫不退缩,决心要将官场的腐败之风一扫而空。赵德在府中来回踱步,思索着如何开展工作,他叫来副手周康,说道:“周康,此次任务重大,咱们得制定详细的计划。先从收集线索入手,你安排人手,去民间和官场各个角落打听消息,尤其是那些有过贪污传闻的官员,重点关注。” 周康点头应道:“大人放心,我这就去办。只是这官场关系错综复杂,咱们在调查时,怕是会遇到不少阻力。” 赵德目光坚定,“怕什么!咱们肩负着陛下和娘娘的重托,若因畏惧权贵而退缩,如何对得起朝廷,对得起百姓?只要咱们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他们。”

监察御史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四处收集线索,明察暗访。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那些平日里贪污腐败的官员们,个个如惊弓之鸟,生怕自己的丑事被揭发。

“大人,咱们真的要查下去吗?听说这次陛下和贵妃娘娘动了真格,要是得罪了那些权贵,咱们可吃不了兜着走啊。” 一位年轻的监察御史有些担忧地对赵德说道。

赵德瞪了他一眼,严肃地说:“怕什么!咱们肩负着陛下和娘娘的重托,若因畏惧权贵而退缩,如何对得起朝廷,对得起百姓?只要咱们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他们。”

在赵德的带领下,监察御史们的调查工作取得了显着进展。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位地方官员的贪污线索。此人名叫孙福,是某县的县令,在任期间,不仅克扣百姓的赋税,还大肆收受商人的贿赂,百姓们苦不堪言。

“哼,这个孙福,简直是无法无天!” 赵德看着手中的证据,怒不可遏,“立刻将他捉拿归案,押解回京受审!”

孙福被押解到长安后,一开始还百般抵赖,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但在铁证面前,他最终不得不低头认罪。

“陛下,孙福贪污受贿,证据确凿,依律当严惩。” 赵德将案件详情呈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看完后,脸色铁青,“此等贪官,留之何用?立刻判他死刑,以儆效尤!”

这一判决在朝廷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官员这才意识到,这次陛下和贵妃娘娘是真的动了怒,再也不敢心存侥幸。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孙福的背后,还有一些权贵为他撑腰。这些权贵们开始四处活动,试图为孙福开脱罪责。

“陛下,孙福虽有罪,但他为官多年,也曾为朝廷立下过一些功劳,还望陛下从轻发落。” 一位与孙福勾结的大臣站出来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