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袁方说蔡邕。

袁方一路风餐露宿,不敢有丝毫懈怠,时值黄昏,袁方终于抵达长安城外,城门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庄重而冷峻。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襟,策马缓缓入城。

长安城内,灯火阑珊,人声鼎沸。袁方按照事先打听好的路线,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来到了蔡邕的府邸前。府邸大门紧闭,两尊石狮威严地守卫着门口,袁方轻轻叩响铜环,心中不禁忐忑起来。 片刻之后,门扉轻启,一位身着青衫的老者探出头来,目光锐利地打量着袁方。袁方连忙上前,恭敬地递上名帖,并自报家门。老者闻言,神色微变,却仍保持着镇定,将袁方引入府中。

蔡邕的书房内,烛火摇曳,气氛凝重。袁方站在书房中央,双手紧握着一卷精致的婚书,心中暗自祈祷。蔡邕坐在书桌后,面容严峻,目光如炬,仿佛要看穿袁方的内心。 “袁管家,此来所为何事?”蔡邕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奉我家主公之命,特来恳请蔡公能够忍痛割爱,将令爱许配给我们主公的三弟——郭嘉郭奉孝。”袁方面色从容,不卑不亢地说道。

蔡邕坐在太师椅上,手抚胡须,眉头微皱,缓缓开口道:“郭嘉?郭奉孝?恕老夫孤陋寡闻,还真未曾听闻过此人之名。”他的声音低沉而浑厚,带着几分不满和质疑。想当年,在洛阳之时,袁绍当殿面斥董卓“汝剑利,吾剑也未尝不利!”那等豪迈气概,着实令人钦佩不已。那时的蔡邕,对袁绍可谓是推崇备至。然而,后来袁绍作为盟军盟主,坐拥四十万大军,却眼睁睁看着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无所作为。这一系列事件让蔡邕这样的老臣们对袁绍逐渐从满怀希望转为深深的失望,最终陷入了彻底的绝望之中。如今,听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郭嘉,要娶自己的女儿,蔡邕又怎能轻易答应呢?

袁方似乎早料到蔡邕会有如此反应,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蔡公有所不知,这奉孝先生乃是颍川之地出类拔萃的大才!就在前不久,他凭借着过人的智谋和才华,成功地协助我主大破公孙瓒。那场战役,打得真是惊心动魄!公孙瓒率领四万精锐大军气势汹汹而来,本以为胜券在握。可谁能想到,在奉孝先生的巧妙谋划之下,我军以少胜多,不仅一举击溃了敌军,更是让公孙瓒的四万大军全军覆没,片甲不留!自此一役之后,奉孝先生声名远扬,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然后袁方顿了顿接着说:“我家主公折服于郭嘉先生之才为其写下诗章

天生郭奉孝,

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

胸中隐甲兵。

运筹如范蠡,

决策似陈平。”

蔡邕眯起眼睛,仔细地端详着手中那首短小精悍的诗作,口中轻声吟诵道:“想不到这袁本初许久未见,竟也能挥毫泼墨,写出如此妙句来……只可惜啊,此诗似乎尚未收尾,犹如美人蒙纱,令人心痒难耐呐!”他微微摇头,似有遗憾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