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屈原祠感悟》
暴雨初歇,归州城的青石板路泛着湿冷的光。李沛然推开雕花木窗,一股混合着泥土与陈腐木头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他微微蹙眉。昨夜协助县令破获那起装神弄鬼的“鬼诗案”带来的兴奋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感。
这压抑并非来自天气,而是自他们踏入这座毗邻屈原祠的客栈起,便如影随形——尤其笼罩在他们的老师李白身上。那位平日豪放不羁、笑骂由心的谪仙人,自抵达归州后,竟罕见地沉默了下来,目光时常投向江边那片苍翠山峦的方向,眉宇间凝结着与汨罗江水同色的深沉。
“湘云,”沛然转向正在小心整理获赠的《楚辞》古抄本的同伴,压低声音,“先生今天一早又去了江边?他这状态,不太对劲。”
许湘云抬起头,明艳的脸上也带着一丝忧虑,她轻轻抚过书卷上古朴的字迹:“嗯,天没亮就出去了。我问了客栈伙计,说先生每次来归州,必定会去……屈原祠。”最后三个字,她说得又轻又慢,仿佛带着某种重量。
沛然心头一紧。屈原祠。那位投江明志的楚地忠魂。联想到李白近日偶尔流露出的、对朝堂时局略带讥诮却又难掩关切的只言片语,一个模糊却令人不安的念头在他脑中浮现。
“我们去看看。”沛然抓起一件外袍。湘云立刻点头,小心地将《楚辞》收好,紧随其后。
屈原祠坐落于归州城外的山坡上,面朝滚滚东去的长江。与后世屡经修缮的宏伟祠庙不同,唐时的祠庙显得更为古拙肃穆,青苔爬满了石阶,松柏森然,鸦声偶啼,空气中弥漫着香火与岁月交织的苍凉。
他们很快在祠庙正殿找到了李白。他并未像寻常游客那般进香跪拜,只是静静地伫立在屈原的塑像前。那塑像已然斑驳,但诗人高冠博带、清癯忧愤的神韵依旧穿透时光,扑面而来。李白一身素色长衫,负手而立,背影竟透出一种与周遭环境浑然一体的孤寂。他没有回头,却仿佛已知晓他们的到来。
“来了。”声音平静,失了往日的酒意与狂傲,只剩下沉沉的慨叹。
“先生。”沛然和湘云轻声问候,一左一右站到他身侧,不敢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