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湘云小心翼翼地将最后一枚“开元通宝”从瘪塌的钱袋里抖落在掌心,与桌上寥寥无几的同伴们排成一列。夕阳的余晖透过临时租住的陋室窗棂,照亮了这几枚承载着他们全部希望的青铜小钱,数量,屈指可数。
“沛然,我们……我们可能连明天的房钱都付不起了。”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穿越以来,第一次被如此赤裸而紧迫的生存危机扼住了呼吸。
李沛然靠在墙边,望着窗外江夏城渐渐升起的万家灯火,那些属于盛唐的喧嚣与繁华,此刻却像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他这满腹的诗词文章,未来千年的见识,在这最原始的“铜臭”面前,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苦笑着攥紧了拳头,指节微微发白。
生存是第一要务。次日清晨,两人揣着仅剩的钱财,走向喧闹的南市。他们必须尽快找到稳定的收入来源。
许湘云的目标明确——食肆后厨。她走进一家看似客流量不错的酒楼“望江阁”,提出以帮工换食宿,甚至愿意现场演示厨艺。胖乎乎的掌柜抱着胳膊,斜眼打量着她纤细的手腕和过于白净的面庞,眼神里满是怀疑。
“小娘子,莫要玩笑,我这后厨刀火无情,不是你绣花的地方。看你细皮嫩肉,别是哪个大户逃出来的婢子吧?”掌柜的话语引得周围几个伙计低笑起来。
许湘云压下心头火气,坚持道:“掌柜的,可否借灶台一用?若做出的菜肴不合口味,我分文不取,立刻便走。”
许是她的镇定和自信打动了对方,又或是掌柜的存了看笑话的心思,最终哼了一声,指了指角落里一个空闲的小灶。“给你一炷香时间,材料自取,莫要糟蹋了我的好东西。”
许湘云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现有的食材:新鲜的河鱼、嫩豆腐、几样时蔬、还有一小罐她昨日在集市角落发现的、被唐人当做药材使用的茱萸。她心中迅速定计,决定做一道改良版的“茱萸香辣烧鱼块”。去腥、改刀、煎炸、用茱萸和姜蒜爆香,再加入酒、酱汁焖烧……一股浓郁霸道的辛香气息瞬间爆发,迥异于唐代常见的羹、脍风味,猛烈地冲击着整个后厨。
原本等着看笑话的伙计们不自觉地吸着鼻子,连那胖掌柜也忍不住凑了过来,看着锅中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鱼块,喉头滚动了一下。
与此同时,李沛然则混迹于文人雅士常聚的茶坊、书肆。他试图凭借超越时代的“诗词鉴赏”能力打开局面。在一处临河的茶摊,几位文士正对前朝某位诗人的作品评头论足,李沛然听了几句,忍不住从格律、意境的角度插了几句嘴,其见解新颖独到,角度刁钻,果然引起了在场几人的注意。
一位青衫文士好奇地问道:“这位郎君见解不凡,不知师从何人?可有大作让我等品鉴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