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然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却又不能直接剽窃后世名篇。他略一沉吟,决定抛出一首相对冷门但足够惊艳的晚唐诗句作为“引子”,只念了颔联和颈联:“……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他解释道,“此乃偶听一位游方道人吟诵,只觉得意境幽远,深感佩服,不知诸位可知全篇?”
诗句一出,几位文士顿时露出思索和惊叹之色。“枯荷听雨……妙啊!凄清孤寂,余韵无穷!” “此等诗才,闻所未闻,莫非是隐逸高人所作?”
李沛然成功营造了一种“身怀锦囊,背景神秘”的形象,与几人相谈甚欢,并得知了城内几处更有影响力的诗会信息。然而,当茶博士前来收取茶资时,李沛然摸向钱袋的手再次感到那份轻飘飘的重量——知识的价值,暂时还无法直接兑换成维持温饱的铜钱。
傍晚,两人在租住的陋巷口汇合,脸上都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一丝微光。许湘云凭借那道“茱萸香辣烧鱼块”,成功获得了“望江阁”三天的试用机会,虽然工钱微薄,但至少有了立竿见影的收入和食物来源。李沛然则收获了几个潜在的信息渠道,以及江夏文人圈初步的、模糊的好奇。
然而,危机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他们路过一个售卖蒸饼、胡麻粥的摊贩时,腹中饥饿的李沛然掏出钱袋,准备买两个蒸饼充饥。就在他付钱时,摊主拿起他递出的两枚开元通宝,在手里掂了掂,又对着光线仔细看了看,脸色猛地一沉。
“好你个穷酸!竟敢拿这恶钱来糊弄某家!”摊主怒吼一声,一把揪住李沛然的衣袖,“走!去见官!”
“恶钱?”李沛然和许湘云都懵了。他们带来的铜钱是之前在另一个州府用随身小物件换的,一直没出过问题。
周围瞬间围拢过来一群看热闹的市民,指指点点。原来,唐代货币私铸严重,重量、成色不足的“恶钱”泛滥。李沛然这几枚钱,颜色偏暗,手感轻飘,正是典型的劣质钱。
“我……我不知道这是恶钱!”李沛然急忙解释,冷汗涔涔。若是被扭送官府,人生地不熟,后果不堪设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哼!谁知道你是不是故意的?看你们穿得人模人样,竟是此等奸猾之徒!”摊主不依不饶,几个膀大腰圆的邻居也围了上来,形势危急。